BESA THURSDAY 比薩攝食日(三十)「身材胖瘦」可能跟腸道菌相有關喔!
- 台大生技創業學生會
- 2021年2月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2021年2月4日
撰文/虞景筑
編輯/蔡瓈葶
圖/虞景筑

近年來,許多科學家如火如荼地研究關於人體腸道內共生細菌的種種。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腸道共生菌可以影響我們的健康,甚至能夠調控人類細胞的基因,腸道菌可能和許多疾病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神經退化性疾病,甚至是癌症等等)有關,亦有研究發現,腸道菌對身材的胖瘦也有影響喔!
腸道菌是什麼?
據2016年發表在「Nature」期刊的一篇論文研究顯示:我們人體大約由數十兆個細胞組成,共生的細菌細胞數多到甚至可能超越人體細胞數目!其中大約有超過90%存在於腸道內。另有研究顯示:人體約有2萬2千個基因,而光是腸道內共生細菌不重複的基因數總和就高達33萬以上;且不同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約為99.9%,但彼此腸道內微生物種類的相似程度卻僅有10-20%,如此看來,腸道菌對每個人來說似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
人類腸道提供微生物居住與營養,而腸道菌則有將人體無法自行消化的醣類發酵、合成維他命、幫助消化、轉換膽鹽、提供尿素酶活性以平衡體內的氮,以及代謝藥物等等的功能,且腸道細菌分解益生元時,會產生約150卡至200卡的熱量,占人體每天熱量的1/10。所以,腸道細菌所分解出來的熱量,是人類熱量的來源之一。人體與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極其複雜,根據腸道內環境的變化,菌相也會隨之改變,反之亦然,呈現動態平衡的狀態。一旦動態平衡遭受破壞,則會引發疾病產生,因此腸道菌相之於人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呢!
實驗一:飲食會改變腸道菌相
有研究者給予小鼠高糖、高脂、低纖飲食一段時間後,發現小鼠腸道細菌的多樣性明顯下降。更在整體腸道菌相中發現,能將植物澱粉和纖維分解為短鏈脂肪酸的「擬桿菌門 (Bacteroidetes)」在腸道的比例下降、「厚壁菌門 (Firmicutes)」的比例顯著增加,這類細菌喜愛高油、高糖的養分,在這種飲食給予的環境下,此類細菌會大量繁殖,快速分解脂肪和糖,使宿主吸收熱量的效率提升,且在過程中還會釋放出細菌細胞壁的碎片和內毒素等等,從腸壁滲漏到血液,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。
而另一項實驗,是給予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低脂、低熱量以及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的飲食。一段時間後發現,這樣的飲食模式確實可以改變他們的腸道菌相,使後壁菌門比例下降、擬桿菌門比例上升,並且腸道細菌的多樣性也會上升,回到比較健康的腸道菌相組成。
實驗二:改變腸道內之微生物菌相對小鼠身材的影響
有研究團隊,從一位肥胖女子以及其纖瘦雙胞胎姊妹(三隊異卵雙胞胎與一對同卵雙胞胎)身上取得腸道微生物,分別注入實驗室中的無菌小鼠腸道,再給所有小鼠吃等量相同的食物。結果顯示,與接受雙胞胎中纖瘦者的腸道微生物的小鼠相比,接受雙胞胎中肥胖者的腸道微生物的小鼠比較重,體脂肪也比較多。而且胖鼠的腸道菌種多樣性也比較低。
另一個團隊,是從瘦鼠腸道中取得其菌種,植入帶有肥胖菌種微環境的小鼠腸道中,發現原本應該變胖的小鼠也變成體重正常的健康老鼠。
實驗結論
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,腸道細菌多樣性降低,「擬桿菌門」比例減少、「厚壁菌門」比例增加,就比較容易發胖,反之則能保持健康身材。此外,肥胖者的腸道內,普雷沃氏菌與腸桿菌的比例也都特別高。
守護健康!提升腸道菌種多樣性
由研究結果顯示,飲食是提升腸道菌種多樣性很重要的關鍵!飲食藉由影響腸道菌相,因而改變人體的健康狀態。而除了直接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(如:優格、韓國泡菜、味噌、納豆等發酵食物以及市面上的益生菌補充包)外,多多補充含「益生元(如:膳食纖維、寡糖、菊糖等」的食物也有助於讓腸道菌種變得多元。此外,運動與正常作息也很重要。有動物實驗發現,運動後也能讓腸道菌種多樣性增加,反之則會使身體慢性發炎,容易導致腸道菌種減少喔!
所以,吃對的食物,調整好作息,讓我們一起養好腸道菌,遠離肥胖,守護自己的健康吧!
參考資料
1. Abbott, A. (2016) Scientists bust myth that our bodies have more bacteria than human cells. Nature, doi:10.1038/nature.2016.19136.
2. Heo, J., Seo, M., Park, H. et al. Gut microbiota Modulated by Probiotics and Garcinia cambogia Extract Correlate with Weight Gain and Adipocyte Sizes in High Fat-Fed Mice. Sci Rep 6, 33566 (2016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rep33566
3. 肥胖菌讓你瘦不下來!3大對策讓你變易瘦體質 (張振榕胃腸肝膽科診所)
4. 腸道菌大普查 (科學人雜誌)
Comments